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文化资讯]佛教“四大天王”是哪四个 佛教四大天王名字和法器象征

2021-6-18 10:02| 发布者: wdb| 查看: 45|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佛教“四大天王”是哪四个 佛教四大天王名字和法器象征,更多最新旅游资讯关注我们。

通常咱们走入佛教寺庙,都会见到一种叫做天王殿的的建筑。内部供奉的便是佛教四大天王和弥勒菩萨。其效用便是庇护这种道场,那末你晓得佛教四大天王是哪四个吗?四大天王有各自有甚么样的职责?

佛教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增添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phb123.com

佛教四大天王简介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著名护法神,此四尊与佛教四大金刚是不同的神,好多人常将此四尊与四大金刚混淆,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依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它们的神像平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而又称天王殿。

四大天王

一、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庇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宜,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达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二、南方增添天王

“增添”意为能传令众生,增添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添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懊恼;二、为的是庇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三、西方广目天王

www.phb123.com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看全球,护持国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者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心里不变之意。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排行榜,品牌排行榜

四、北方多闻天王

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庇护本人的心里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来遮蔽世间,幸免魔神危害,以护持国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佛教四大天王由来

四天王来自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神话的二十诸天,区别是:持国天王、增添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二十诸天是吠陀神话中八部众之间的诸位天神。佛随着佛教渐渐进行,将印度教神话的八部众(诸天、龙众娜迦、夜叉、阿修罗等部族)归入佛教神话中间。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平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而得名。坊间传闻四大尊天王护世于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天。

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洲;

南方增添天王,持剑,护持南赡部洲;

排行榜,品牌排行榜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或赤龙,护持西牛贺洲;

排行榜,品牌排行榜

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护持北俱芦洲。

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天山,各住一天山各护一天(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赡部洲(华夏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尊王。

佛教四大天王法器象征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点具也是表法的。

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着做事宜不可操之过急,要晓得[中道],不行过还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出声来,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等,佛法讲中道,便是要做得恰到好处,不需要通过了头,还不能有欠缺,事宜才能圆满。

南方增添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懊恼]的意思。

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刻是一条蛇,蛇跟龙是一样的意思,代表着浮动!咱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显示这种物质全球的现实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浮动没有常、浮动多端,必定要把他看明白,那样才能够从容应付。

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在千变万化的全球里,有种种染污,是以要预防,不需要被污染。在广学多闻的同一时间,要庇护本人的清净心,不需要受染污。对现实社会要能够十足、理智的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晓得应当用甚么态度、方法去应付、料理(不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更多艺术文化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