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事业人士推荐木碗品种。
在许多木碗生产中,加查木碗久负盛名,其做工精致、美观大方,是好多藏族人家经常使用的生活工具。
12月18日,市网站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加查县冷达乡嘎玛吉塘村达布惯例文化资产进行局限责任企业采风。
走入企业,一位皮肤黝黑、外貌憨厚的中年男士手提木碗早早等候着采风团的到来。“这叫巴波,用以装糌粑,央波用以装青稞酒,多波是盛米饭的……形状、质地都不一样。”说这话的即是企业的法人桑珠。
桑珠出生在一种木碗制作世家,祖上几代人皆是加查县有名的木碗手艺人,长大后的桑珠子继父业,一直从事木碗的加工制作和出售。
2014年,桑珠在嘎玛吉塘村创办了木碗制作企业,企业依靠加查县生态和旅行优势,踊跃探寻“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精确扶贫形式,拉动了大量当地贫困户脱贫,为政府分忧,为本地经济社会进行做出了奉献。他的木碗制作企业也成为嘎玛吉塘村一张特点“名片”。
除此之外,桑珠还主动担负起一种民营公司家的社会责任,作出了本人应有的奉献。从2013年最初,他在公益扶贫的公路中,累计帮扶资金18万元。每年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孤残家族、难题弟子、清洁工、受灾户等送去生活日使用物品。
图为申屠桂良审查机器。
在木碗制作场,记者见到几名工人正好师傅申屠桂良的指导下学习木碗加工的初级工艺——刨木。
据申屠桂良推荐,木碗的制作进程可分为五步,选材、风干、制坯、细磨,和上色。整套过程下去,大概须要近两个月。
“在这里事业,每个月能拿到10000元的工资。”申屠桂良说。
28岁的德吉曲珍从前是本地的贫困户,她叮嘱记者,“咱便是想学一门手艺,是以参与培训,当起了学徒。此刻咱一种月能拿4500元的工资,况且离家近。”德吉曲珍笑着说。
图为做工精致的木碗。
几年来,加查达布惯例文化资产进行局限责任踊跃响应应国度和位置对于抢救性发掘和庇护人间惯例手工艺政策,踊跃投身于惯例人间手工艺文化流传,以实质行动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