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人文风俗 查看内容

【四讲四爱大伙讲】听老知青王连山讲故事

2021-5-14 16:27| 发布者: wdb| 查看: 33|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四讲四爱大伙讲】听老知青王连山讲故事,更多关于人文风俗关注我们。

   图为王连山在家中阅读书籍。

  王连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农历五月初三生,山东禹城人。197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当兵,1976年进藏在错那县事业,1977年8月1日结婚,2011年退休。2015年,王连山与老部队联系上。

  1970年12月,咱在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当兵。

  1975年,一种偶然的机会,咱要了张旅行地图。在地图上,咱见到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这点位置特别空旷,咱就常想这点位置要怎样办。

  咱常在思考这点难题, 1975年7月6日,咱正规给连党支部打汇报,请求退伍后到西藏安家落籍,去祖国最须要、最艰苦的位置,戍边固土。

  最最初部队不同意,后来通过几次交流沟通,部队同意了咱的要求。沈阳军区派了5辆列车欢送咱们。在甘肃柳园,咱们40多人,连带家属共60多人互相道别,进疆的进疆、进藏的进藏。

  进藏的车又走了一周,咱们于1976年5月1日到达拉萨,又通过了十几天来到了山南。分配方案很快出去了,分到贡嘎、扎囊、乃东、曲松、桑日县的都有,也有人分到错那。

  那时,咱们10人都请求到边疆去,到山南最艰苦的位置去。通过政审,咱们10个光棍去了错那。

  谈起进藏,咱从没懊悔过。今日再来看,咱来西藏是时期的造就,也由于咱的理想。以前没有数的革命先烈为理解放这片热土抛头颅、洒热血,到了和平年代,咱以为咱有义务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这点位置保卫好、建造好。

  后来的西部大开发十足印证了咱那时的抉择,这是咱第一大的欣慰,这是后话。

  进藏以后,咱们全在想,咱们这辈人要怎样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刚到错那,政府就给咱们盖了房子,还给了咱们鸡和猪,咱们全在拼命干活,只想为此些偏远地域多做点事。

  可是刚进来,咱甚么还不会。藏语不会讲、水不会背,另有高原反映,干起活来也气喘吁吁。各式的不适应导致咱生病了,咱想吃家里的东西,想吃部队的盒饭,可是全没有。咱想喝水,但水缸里一滴水全没有,还得靠本人背。

  当时,咱们10私人中有3人都跟藏族同志结婚成家了,它们成家后生活得可以。咱感觉为了长久安定下去,为了更好实现咱的理想,在这儿成家相比现实。

  以后,通过区委(公社)书记推荐,咱认识了此刻的妻子巴桑曲珍。1977年8月1日,咱们正规结婚。

  本来刚认识巴桑曲珍时,她对咱也有所顾虑。可是通过时间的考验,声明咱们的抉择皆是正确的。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给咱留住了十足的时间做好文书事业,让咱可行安心地达成理想。

  咱就这样一直在错那安心待着,一度以为会一直在基层最艰苦的位置简容易单、开开心心地过下来。本来以前咱有好多次调到县里事业的机会,但都放弃了,直到有一天,那时的地域民政局副局长王志敏骂醒了咱。她教导咱,你的决心咱们都晓得,但干革命在哪里都可行干,要让本人发挥出第一大的效用。

  听了她的这席话,咱茅塞顿开。以后,咱到县里当文书、站长、商业局长、工会主席、副县长、副书记,2000年源于身体原因调到琼结县当人大主任。

  任职时期,咱认识了好多人,也结下了不少人脉关连。2011年退休后,便争取了5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了错那觉拉乡的建造。这笔钱给本地修了桥、水渠、水坝、糌粑加工厂等等,还为本地群众购置了农具和树苗,另有部分资金用于教导。

  提起觉拉的那座桥,在咱内心它是藏汉团结的象征,是藏汉的联谊桥。

  咱永远记得那一种秋天,咱须要过河,但是河水渗冰、冰凉刺骨,咱那时又拉肚子拉得虚脱,徘徊很久不敢下来。一种藏族阿佳见到了,她问咱是要去河对面吗,咱说是,她二话不说把裤子挽起来,鞋也没脱,抓起咱的胳膊就把咱背了往日。

  放下咱后,她就说了句:“书记慢走。”以后转身就走了。

  那么好几年往日了,以前帮助过咱的人咱都一一报答了,唯独那位背咱过河的阿佳一直未寻到,是以咱在那边修了桥,为民造福。咱将那座桥取名为罗杰桥,本地老百姓却称之为书记桥。

  记忆起这点点点滴滴,咱真的舍不得离开西藏。风风雨雨40年,咱的家扎根在这边,咱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西藏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浮动,咱不想意走。

  咱的故事尽管容易,可是咱期望大伙可行从中学习“以藏为家、以藏族为亲人”的思想观念,唯有这样,西藏才会建造得越来越美好,这也是咱经常教导给儿子们听的。

  2005年于今,咱再也无回过觉拉,今生咱想再回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