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人文风俗 查看内容

【新时期美满美丽新边疆】民族乡里谈美满

2021-5-14 16:23| 发布者: wdb| 查看: 64|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新时期美满美丽新边疆】民族乡里谈美满,更多关于人文风俗关注我们。

【新时期美满美丽新边疆】斗玉珞巴民族乡里谈美满

  华夏网斗玉5月10日讯(记者 吴佳潼) “新时期·美满美丽新边疆”网站专题运动第一站——西藏行5月10日来到我们国家人数不多少数民族之一——西藏山南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探索珞巴族文化的传承,并观察原创原生态珞巴族歌舞《犀鸟之魂》。

  珞巴族团体全球共34万人,此中有3000余名珞巴族人生活在我们国家西藏自治区。斗玉珞巴民族乡位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东北方向,是隆子县六个边境乡之一,也是山南独一的珞巴族群众集中地,大家都有珞巴族人215人,占全村人数34%。

  珞巴族是游猎民族,有言语无文字,最重要的以在原始森林中打猎为生,长久以来造成了本人特异的民族文化,如珞巴语、珞巴刀舞、珞巴服饰、珞巴刀等。

  据理解,斗玉珞巴民族文化乡于2010年10月最初申请,并在2011年正规挂牌成立。

珞巴族男士随身佩戴的长刀。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珞巴刀和弓箭:珞巴族男士平常配备

  初入珞巴民族乡,起首迷惑人注意的是男士身上佩戴的长刀。“长刀和弓箭是珞巴男士随身携带的要紧武器和根本用具。”全中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扎西央金叮嘱华夏网记者。

  “珞巴刀是纯手工塑造的,它的加工形式和原资料都不同于藏刀。”山南市隆子县政协副主席、斗玉乡党委书记王平对华夏网记者说:“佩戴长刀不但为了显现男士的阳刚之气,愈是由于珞巴民族游猎特色,方便狩猎或用作生活用具,比如砍树起房造屋等。”

  除长刀外,珞巴男士运用弓箭的技艺也极端高超和娴熟,弓箭也是珞巴男士不行离身的物品之一。

  2016年,斗玉乡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珞巴刀是地域级文物庇护手工艺品,“珞巴刀舞”也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珞巴族服饰,左为珞巴族男士穿着服饰,右为珞巴族女士穿着服饰。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珞巴族服饰: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珞巴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珞巴族服饰男女有相同也有不同,黑白相间的颜色男女通用的。据王平推荐,“男士通常用黑白相间的条纹为最重要的,以方便狩猎和融入大当然。而女士在黑白相间的根基上,会适当镶嵌彩色。”

  男士通常穿戴氆氇长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长及腹部,套头式,并配以长刀和弓箭。女士通常为没有袖窄领对襟上衣,原料为麻布,下身着紧身筒裙长度过膝,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珞巴族人喜爱在脖子上穿戴相应装扮。“珞巴族人佩戴的项链装扮,可行是家族财富的象征。假如项链圈数越多,就代表这种家族越富有,反之则稍微逊色。”王平说。

  “从前为了狩猎方便,多半珞巴族人都穿着草鞋。”王平对记者讲述起珞巴族人鞋子的浮动,“此刻随着生活的浮动,曾经十足不同了,皆是纯手工制作的布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斗玉珞巴民族乡有4位传承人。“咱们正好培育新的传承人,让珞巴族服饰传承下来。”扎西央金说。

  珞巴言语:无文字仅靠口口相传

  珞巴言语唯有言语无文字。“传承形式相比特异,只能靠口口相传,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假如单纯用文字传承,是做不到的。”王平推荐。

  在2015-2016年间,斗玉珞巴族人力搜集了近3000个珞巴言语和单词,并专门出版了相干书籍。

  学校里开设了珞巴言语课程,弟子们从零最初,体系接近珞巴语。“这样的教授形式从前是无的。”王平说。

《犀鸟之魂》原创原生态歌舞,这样的动作寓意“背负很重的东西向山里走”。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珞巴文化:《犀鸟之魂》原创原生态歌舞

  时至5月,西藏的天气依旧很凉,表演者们赤着脚,穿着珞巴族服饰,为观众们献上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

  据理解,2014年,《犀鸟之魂》在西藏藏历新年晚会上得到成功,让更多人理解了珞巴族特异的民族文化。“用这类新颖的形式和伎俩来庇护及推广民族文化,成果是很显著的。”扎西央金对记者显示,“这样原生态创作的舞蹈演出,可行更好地推进受众理解珞巴族文化。”

  61岁的珞巴族老人猛发(左)和58岁的珞巴族老人达瓦向记者推荐《犀鸟之魂》的创作来自和故事。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犀鸟之魂》创作来自是珞巴族始祖阿布达尼在营救了一只母犀鸟后,母犀鸟一直庇护他报恩的故事。”58岁的珞巴族老人达瓦推荐到。相关犀鸟的故事只在族人世代口述的传说中,文字书籍中并没有记载。

  “犀鸟是珞巴民族的图腾,期望它能庇护咱们,咱们便是用舞蹈表明这种专题。”《犀鸟之魂》表演者女领舞益西曲珍叮嘱华夏网记者。

  像《犀鸟之魂》这样反应珞巴民族文化的歌舞另有好多。“咱们有十余个这样的歌舞,来让大伙更好理解珞巴族文化。”王平说。

  除了用歌舞的形式传扬珞巴族文化,珞巴民族乡在2015年确立“玉罗节”(差不多于汉族农历新年)。“节日的目的便是进一步进行珞巴文化。”扎西央金说。

  从前,珞巴民族族人游猎用的装水和装酒的器皿(左)以及装螃蟹用的手工编织的“小竹筐”(右)。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四项收入让珞巴族人生活更美满

  “西藏和平释放今后,随着党和国度政策日趋改善,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及原始森林等的庇护,珞巴族人已没再游猎为生。”王平说。

  从前,珞巴族人游猎是为了生存。而今,无了游猎生活,珞巴族人也有本人的收入形式,包括政府补助、虫草收入、务工收入、农牧业收入等。

  农牧业收入日前依旧为珞巴族人收入的来自之一。

  作为政府补助,形式多样,比如边民补助、生物多样性庇护补助、草场庇护补助等,这点补贴都干脆发到老百姓手中。

  虫草是生长在这种地域的珍贵药材。“每年全乡虫草收入在200万元左右。在斗玉乡,一根虫草大概30-50元钱。”王平推荐。

  “咱们会有少许劳务输出,乡民务工所得也是收入的要害。”扎西央金说。

  收入的多样性让珞巴族人的生活慢慢丰富起来,没再是游猎为生,却是让生活更多样化,也更富裕。

斗玉首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新建房屋。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珞巴族未来:边境小康村建造

  “尽管地处偏远,但离国度好政策很近。”扎西央金说,“群众的收入提升了,大伙都住进了漂亮舒适的房子。有了好政策,各民族兄弟要撸起袖子搞建造、奔小康。”

  为了让乡亲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又不失惯例风貌,“新改装后的房屋运用铝制资料,仿制了惯例建筑的装扮作风,防火、防水,住起来更舒适了。”扎西央金说。

斗玉首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新建房屋,37岁的珞巴族人格桑拉姆是女户主。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2014年,斗玉首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新建房屋最初建造,37岁的珞巴族人格桑拉姆是23户新建房中的一户。“从前咱们住的是老房子,土木构造,一共190平方米左右。此刻房子有255.32平方米,比从前许多了,特别舒适。”格桑拉姆边说边露出美满的神色。

  2018年,斗玉第二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新房屋建造开展,图为将要从新建造的房屋,将旧房屋撤除。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第二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新房屋建造已于2018年展开,将有33户人家住进新房。”扎西央金说。

  “党和政府对边境小康村的关怀让咱住上了本人想住的房子,儿童们也在外面子上学了,未来生活必定更好,咱特别感谢特别满足。”格桑拉姆说。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图中男士们刀的摆法寓意着屋顶挡风挡雨。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族原生态歌舞《犀鸟之魂》。华夏网记者吴佳潼 摄 珞巴原乡广场,地面的黄色代表哈达。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 珞巴原乡广场,像这样的柱子一大家都有8个,代表“八宝”。华夏网记者 吴佳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