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笔名雨岫。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7年毕业于辽宁省教导学院,2002年毕业于北京画院杨延文事业室。国度二级美术师,华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青联常委,大连画院专职画家、探讨员,大连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
1
2
3
4
光辉历程 百年圆梦
大连市庆祝华夏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历史题材
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参选专访
/ 文·大连新闻传媒团体记者周代红 图·元起 /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大家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布置。”这是1971年播出的记录片《红旗渠》中的歌曲《定叫山河换新装》中大家熟悉的词句。因疫情原因闭园整整45天后,8月24日,红旗渠景点规复开放。这天下午,千里之外的大连美术馆二楼展厅内,画家刘波与记者的对话正围绕华夏画《红旗渠》开展。《红旗渠》是刘波历时半年为“光辉历程
百年圆梦——大连市庆祝华夏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之下简单称呼“作品展”)创作的专题山水画。
用惯例水墨技法体现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的创作灵性萌生于刘波2017年的太行山写生之行。那年,从青年洞到红旗渠纪念馆,穿行于面前的壮观现象与黑白照片背后的厚重历史之间,刘波被当年建造者的精神感染,创作了几幅写生小稿。
2020年下半年,当作品展发动时,以山水画为创作方向的刘波发觉,符合用山水画来体现的题材少许。此时,沉淀两年的创作情绪被再次唤醒,红旗渠成为刘波没再犹豫的抉择。
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干旱缺水的困境,10万修渠大军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条全长1500千米的“人力天河”——红旗渠,铸就了红旗渠精神。
红色专题创作本就不易,用山水画来体现更添难度。如何艺术地再现红旗渠、用惯例水墨技法体现出林州国民的精神是刘波思索的难点。她“用炭棒和铅笔几易画稿,把心中的红旗渠一笔笔诉诸于宣纸彩墨”,终归达成的《红旗渠》和当年写生小稿在颜色、构图上均有差异。
中西联合聚集建造中的青年洞
刘波将画面的时间点选在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建造进程中,把画面的地点聚集在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西牛岭山村下面。它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从地势险恶、石质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是红旗渠建造最艰巨的地段,是总干渠第一长的隧洞,也是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由300名青年构成突击队施工修建,故名“青年洞”。
刘波采纳华夏画惯例的S形构图,“使用华夏惯例彩墨画皴、擦、晕、染的技法,又消化了西洋画中对于光的使用和技艺,大胆地发展明暗对照和高光料理”。她将画面两侧的峭壁料理成剪影的方式,以干笔勾皴、以浓墨晕染。两侧峭壁好似开启的一扇门,推开门豁然开朗,丰碑一样的太行山伫立在面前。迎日而立的万仞峭壁表现出淡淡的石绿,在暖色天空的对照以下更显陡峭。层峦叠嶂中碧流如带,似云似水。她用湿笔浓墨渲染云烟,造成浓淡干湿的强烈对照。
用有情趣的笔墨表明自咱
画面的人物点景——腰系绳索下到山腰,除此之外无全部庇护正好劈山凿石的3位青年,取材自刘波在红旗渠纪念馆见到的修筑红旗渠的历史照片。她据此想象创作出当年大家作业的场面,“不怕牺牲、没有私贡献精神在这一情景中体现得十分突出。”刘波说。3私人物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虽小,比例却大,干脆点明了作品专题。红旗渠是林州国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没有私贡献”精神缔造的奇迹,这也是红旗渠精神。
1998年最初专攻山水画的刘波近两年雪景画得较多,作品偏重于用现代言语、组成体现山水。她期望今后的作品能用有情趣的笔墨表明自咱、体现心里。
1.刘波和作品《红旗渠》。
2.《海之韵》 华夏画
68厘米×68厘米
3.《太行山写生》 华夏画
60厘米×40厘米
4.《静谧》 华夏画
180厘米×98厘米
更多艺术文化关心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