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旅游攻略 查看内容

[旅游新闻资讯]在元阳游梯田观云海 感触少数民族文化

2021-7-21 19:47| 发布者: wdb| 查看: 87|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在元阳游梯田观云海 感触少数民族文化,更多旅游新闻资讯分享关注我们。

元阳情况:滇南红河南岸的元阳,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美誉。这是元阳县的当然地理特征之一。全县国土面积2198.88平方公里,辖二个镇、12个乡;137个村委会(村委会),987个当然村,居住着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七个民族,总人数38.6万余人;少数民族人数占87%,此中哈尼族人数20万余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54.7%。是红河南岸红河县、元阳县、金平县、绿春县哈尼族居腹地。千百年来各族国民繁衍生息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在长久的历史进行流程中,造成了天然的“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大观园”。以哈尼族为主的元阳各族国民在漫长的山地稻作农耕运动中,一代代承传民族惯例文化,开垦出举世瞩目,天下罕见的成千上万亩连片梯田。从其蕴含此中的积淀文化和历史,不愧为中华风度,全球奇观。

1987年全中国著名的摄影点评家狄源沧男士元阳看梯田、云海说:“咱到的位置不少,可是元阳的梯田、云海是全中国第一流的。”

1989年旅居加拿大的香港世界银行董事长光道毅男士到元阳旅行五天后说:“国外有句名言,‘到了黄山不看山,到了武夷不看山,到了龙胜不看田’这话不对。”咱看黄山的云不及元阳的云,龙胜梯田不及元阳梯田的10%。回去今后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办了影展,此中80%的作品是元阳哈尼梯田和云海。

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云南故事》、法国独立制片高扬·拉马拍摄的电影《山里的雕塑家》在世界上38个国度发行,轰动全球,有44个国度和地域的旅行者到元阳看梯田、云海、民族风情。《国民日报》、《国民画报》、《释放军画报》及全中国各省市较大的刊物都登载了元阳梯田、云海风光,堪称全球一绝。

元阳的当然景观、农业生态景观迷惑了大量旅行者,人文景观也同样迷惑着大量的猎奇者。1993年第一届世界哈尼/阿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红河州个旧市举办之际,与会的14个国度和地域的130若干学习者,到元阳考察梯田、云海,参加原始、古朴的全福庄哈尼族祭寨神“昂玛突”节。篝火晚会等运动后,连声称道“元阳县是民族学探讨的材料库。”

元阳县的民族文化是当然生态体系、农业生态体系、人文生态体系组合成典范的区域文化,为元阳旅行工作增加了没有穷的风采。这就靠咱们在座的各位,在华夏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行企业领导培育下,发挥本人的聪明才智,应用元阳得天独厚的旅行资源优势,引导游客观赏雄起峻险,壮伟秀丽的元阳梯田、云海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让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献计效力。下方咱就最近几年参加元阳县哈尼梯田旅行和风景区讲解的感触,与大伙一同研究一下几个难题:

〈一〉元阳旅行资源与风景区参观线路

一、麻栗寨流域名胜景点(点)

1、红河谷冬季度假村:以县城南沙各大酒店、宾馆为依靠,到傣族村寨(林戈台、排沙、乌弯等村庄)领略红河谷特有的热带风光、温泉沐浴、傣族风情、风味食品以及南沙——乌弯红河水上漂流、参观。

2、天生桥:溶洞景观,位于离元阳县城9千米的元阳大理石厂下面,风景区尚未开发应用。

3、云雾山城新街:距县城南沙30千米,最重要的风景区有天街广场、步行街、山城座景、水沟脚或职中旁观云海日出。

4、龙树坝:离新街镇4千米,夕阳下观察掩盖红浮萍的梯田景观〈交通、观风景区未建〉。

5、桌子山梯田观风景区:位于新街镇百胜寨村委会茅草地村后山,观百胜寨、陈安村、良心寨村委会梯田夕照。〈风景区未建〉

二、新街镇——观音阁参观线

1、老鹰嘴:位于新街镇水卜龙村后山制高点,居高临下,览尽龙树坝、百胜寨、果统等村委会数万亩连片的田山风貌〈未建观景台设备〉。

2、箐口哈尼民俗村:风景区一寨神林、蘑菇群落、哈尼文化成列馆、碾米房、水碓、水磨、白龙泉、长寿泉、磨秋场等构成。

3、全福庄这种风景区是古代从昆明至越南、老挝等东南亚的古驿站,还是明朝沐英治理红河南岸18座勋庄的庄园,故名全福庄。站在梯田神山上,可行观赏麻栗寨河沿岸梯田、云海、山寨景等。庄内另有庄园遗址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千年分水石刻,坏绕村庄的六座神山神林,生态环保改善,是元阳未开发的最好风景区之一。

4、坝达梯田观景台:这是观赏麻栗寨河片区、全福庄、箐口、土戈寨等村庄连片1.4万亩梯田的观风景区,以壮伟秀丽著称于世。

5、麻栗寨观风景区:这种点的入口在上马点村东侧,顺参观小道约500米至麻栗寨后山观风景区,在此可观赏麻栗寨、新街、主鲁等村委会的数万亩梯田景色和当然景观。

6、胜村街:按12生肖兔、羊、猪生肖当日五天两头赶街集市贸易。可行让游客参加、感触少数民族地域赶集市贸易的乐趣。

7、黑桃寨观云海、日出:风景区位于黑桃寨东侧,岩子脚村后山的万丈悬岩上,一年四季可在此观赏多依河两岸梯田风光、云海日出、瀑布和东观音山景色。

8、黄草岭梯田观景台:胜村黄草岭有两个梯田观风景区,西边的一种已初建运用,村东的这种风景区可行居高临下观察多依树、大瓦遮等村委会连片的万亩梯田。风景区因山势陡峻,梯田景观就在游客脚下。

9、多依树梯田观景台:已建造,待改善。

10、古树茶园:由黄草岭、普高老寨、新寨村有林中的野生古茶树构成。最粗第一大的茶树胸径围170cm,总面积约1800亩左右,离新街——大坪道路仅300—500米,是云南大叶种野生古茶树,是探讨哈尼族古代吃“凉拌茶”的理想境地。

11、岩燕洞:位于多依树后山瞭望台上方的观音山原始森林中, 洞分上中下三层,未开发。

12、元阳楼:位于爱村后山祭祀哀牢山神处,届时可行让游客参加一年一度的祭山运动。

13、观音阁:位于新街——大坪道路上方的中巧河源头。风景区由观音山神女峰、杜鹃花林、中华桫栎林、野生动物走廊构成森林景观,未开发。

三、大鱼塘——哈播哈尼饮食文化村参观线

1、老虎嘴梯田观景台:据传咱们在这种观景台能见到的梯田景观,哈尼语叫“莫培等玛”,即牧马草地。是元朝蒙古骑兵忽必烈屯军牧马的草场,后来蒙古军队进驻安南都护府(今越南河内)后,本地的哈尼族和彝族国民开垦成田园耕种于今。这种景区由老虎嘴梯田观景台、摄影风景区、勐品彝族文化村构成。

2、勐弄土司署:猛弄土司始祖白崇惹系金平县果卓村人,哈尼族,在黄草岭昂掌寨家上门,后掌土掌寨印,传惹扎→扎候→候举→举沙→沙斗→斗沙(白日新)→白振华。据《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四载:“猛弄掌寨白明,其先白安清雍正13年(1735年)投诚,岁纳籽粒银44两;秋米7石。后传士正、文龙、如美、锦、文光、明继,光绪年间有白兆麟袭职;民国17年(1928年)白日新承袭。1941年龙云委任白日新为第一团体军边疆游击副司令兼第三大队长,还派10余名军事教官在勐弄司署开办军事训练班,为边疆培育爆破、测绘、侦查、通讯等军事骨干。1942年卢汉在蒙自举办江外十八土司会议,又委任白日新为边疆游记结合司令长官,授少将衔,后升为中将;1943年六月白日新在昆明病故。”

3、南林温泉:位于黄草岭乡政府2千米的晋思线下面,现存人初步开发,设备不齐备。

4、哈巴哈尼饮食文化村——长街宴:哈播哈尼族祭寨神“昂玛突”长街宴久负盛名,游客可行随便参加品尝、考察、访问哈尼文化、饮食文化等。

四、南沙——马街乡登云开山神石参观线。

1、南沙温泉:现已开发经营。

2、纳楼土副长官司衙门遗址:未开发应用。

3、等云梯田(飞来石):据传是唐代哈尼族迁徙到红河岸后,从红河谷搬到温凉的半山区居住,开山造田时发展开山祭祀的地点,现三年一届杀牛祭奠。

五、阿党寨——沙拉托乡参观线

1、小窝棕梯田观景台:位于沙拉托乡小窝棕村委会旁边,在此可行观察牛角寨乡洛们河片区连片3.6万亩梯田壮丽景观。(未开发应用)

2、阿嘎河田坝:这种点位于元阳县阿嘎村委会的联合部,沿藤条江源阿嘎河两岸分布的梯田,方式多样,景色各异,秀美如画。分布其间的哈尼山寨、彝家山村独具特点。风景区可设在富寨村委会旁。

六、滇南东部粮仓: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五个乡同在一条旅行线上,沿途通过的哈尼、彝、苗、瑶族村寨,梯田大面积连片的有马龙河坝、大伍寨梯田、嘎妈梯田、金子河梯田等片区,另有随处可视的观音山当然景观。日前这在改装交渠道路。这条参观线上的五个乡土地,气候温凉,土肥水丰,盛产优质大米,被人赞誉为“滇南东部粮仓”。

1、纳更山土巡检司:位于元阳东部参观线上,上新城乡驻地。风景区有龙上将山庄、苗族踩花地点沙坪、吾土司署遗址、大坪石碉堡“雄镇跤南”、金牛山(元阳金矿)等。

〈二〉、元阳民族文化:

一、以森林为标记的生态文化

二、以梯田农耕为主的山地稻作文化

三、以蘑菇房、土掌房为标记的建筑文化

四、以服饰、头饰为标记的民族服饰文化

五、以长街宴、街心酒为特点的饮食文化

六、以棕扇舞、木舞、大乐作为标记的歌舞文化

七、以“矻扎扎节”、“火把节”人神共娱为特征的节日文化

八、以祭司具玛、毕摩为标记的宗教文化

九、主办村寨祭祀的“咪谷”、“倮头”以人为本的礼俗文化

十、以图腾、民族手工刺绣为代表的艺术文化

十一、以草医草药治疗为主的民族医药文化

十二、以铜鼓为标记的铓鼓文化,组成元阳各民族的文化底蕴。

〈三〉、哈尼文化、梯田文化

哈尼族在华夏云南是人数超越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最重要的分布在元江(红河)、把边江、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山和没有量山之中宽广地带,最重要的从事山地稻作农耕制造。

1、哈尼族人数:据2000年统算云南国内有145万多人,红河州有66.6万人;至2005年有70万人,占全州人数的1/6;仅元阳、红河、绿春三县有60万人。

2、哈尼族历史:哈尼族本民族无文字纪录的历史。据相关行家、学者考证,哈尼族与操彝语支的彝族、拉祜族、纳西族同源与古代游牧在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哈尼人间传说其祖先在北方一种叫“诺玛阿美”的位置繁衍生息。至于“诺玛阿美”是甚么位置?学术界以为是今四川省西部安宁河两岸。由于明朝从前华夏版图上安宁河称为“阿尼河”,因两岸有阿尼人居住,故称“阿尼河”。

“阿尼”同“和夷、和蛮、和泥、阿泥、俄泥、哈泥”等谐音。是历代汉文史料对哈尼族称的记载。华夏古代《尚书·禹贡》篇载:“和夷所居大渡河畔,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造起 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顷。”高坡蓄水源,引水下灌是哈尼族典范的农耕灌溉形式。

“和夷”是哈尼族最早的称谓,春秋战国时代哈尼祖先就在“黑水”即“和水”亦即岷江、大渡河、雅 江、安宁河流域生活。隋唐时代,哈尼祖先为避开社会动乱和理想的王国,通过七次大迁徙, 艰辛的努力,最终映入哀牢山和没有量山定居,其主体在元江(红河)流域,有部分跨境居住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3、支系:哈尼族在长久的迁徙和族群进行中,发生了许多的支系。最重要的有哈尼、雅尼、毫尼、和尼、阿尼、奕车、阿卡、卡多、卡果、依果、糯别、糯缅、腊咪、白宏、阿梭(布都)、期的、碧约、各和、各卓、西摩洛等30若干自称和他称。造成滇西北至滇东南乃至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宽广的分布地域。有趣的是没有哈尼族居住在“三江两山”之中的全部区域,只需自称相同的支系,土音挨近,相互交流全能通话;自称不同,彼此沟通交流较难题。

4、“哈尼”一词释意:“哈尼”一词在哈尼语意中有飞禽走兽的图腾,也由于对女性额度尊崇。“哈”有猛兽样强悍、勇猛之意。“尼”是“迷”的变音,显示人。1954年1月1日在元阳县新街镇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国民政府时,曾三次用“和尼、豪尼、阿尼”书写会标,与会代表有异议,向政务院请示,同意用“哈尼”两字作为族名,从此,同一称为哈尼族。

5、父子连制:哈尼族文化探讨效果表达,在“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父子连名,便是父亲名字的最终一种音节,作为儿子名字的第一种字。如“沙嘎—嘎候”。近似汉族的姓名一样皆是为例追踪父亲血缘,在无汉姓的哈尼族父权制度社会于今多为65代至70代,嘴高达90代。那末哈尼族是甚么时刻沿用汉族姓氏呢?从明朝改土归流,大批汉族人数移入云南,哈尼族受汉文化作用,于弘治年间(公元1485年)临安知府陈晟取《百家姓》首二句,“赵钱孙李,吴……”,给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域的土司各赐一姓。从此,哈尼族最初启用汉姓。

6、互助平均思想:哈尼族是一种喜爱群居好客的民族。生活中保存着好多团结互助、平分的习俗。不论狩猎、建房盖屋、婚丧红白事,农忙栽种、收割,谁家遇上这类事,邻村近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乡亲都会主动前来帮忙些协作。主人家只须准备饭菜、水酒、黄烟丝供大伙食用,不必付给劳动报酬。撵山打猎捕获猎物,见者有份。假如是个体狩猎,捕杀 子、马鹿等较大的猎物,煮熟后全村平分,使人们都上一丝野味鲜汤。这类均衡观念,体现在制造力低下的概况下,有益于平衡生活材料,缓解生活贫困与艰辛。

7、哈尼梯田:哈尼文化以梯田文化为焦点,梯田农耕是哈尼族千百年来为生活生存而缔造的民间奇迹。早在公元前2世纪哈尼祖先就在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定居农耕生活。隋唐时代哈尼族迁徙映入哀牢山区后,便正规揭开了开山造田,稻作农耕的序幕。大范围的开山造田是明朝,哈尼人劈山造田,成就卓著:使那时的元阳变成“滇南东部粮仓”。

“梯田”一词,始见宋代文件宋人范成大著的《骖焉录》载:“仰山阪之中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元代,《王祯农书》“梯田”云:“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不毛,其余土山,下至横峦,上至危岭,一体之中,裁作重蹬,即可种藜。如土石相伴,则必垒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植之际,人则佝偻蚁沿而上,土而种,蹑耳耘。此田不等,自下登徙,亦宜粟麦,俱若梯登,故总曰梯田。”

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把梯田著入《农政全书》,列为全中国七大田制之一。清代,红河南岸哈尼梯田有了差不多范围,对日瑧改善,造成蔚为壮观的梯田景色和耕作场景作了精彩的描绘:“临居(今建水,古称临安)山多田少,土人窝尼(哈尼族)依山峦平旷处,开凿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极,蹑坎而蹬,有石梯蹬,名曰梯田。水源高者,通以略约(卷槽),数里不绝。”

今日,红河州梯田有100多万亩,此中哈尼族经营的梯田有70多万亩,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是梯田最聚集、范围第一大,景观最壮伟秀丽,民族惯例文化庇护最完整的地域。元阳梯田有19万亩,多为哈尼族耕种,以一山坡而论,梯田最高层数为3000多台,景观最壮伟秀丽的全福庄、箐口梯田、多依树梯田、老虎嘴梯田等,是聚集表现哈尼梯田特异奇观、壮伟秀丽、雄奇峻险的特征,体现的是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四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体系中,蕴含者人与当然高度和谐和可持续进行的能力,是华夏全部梯田都没有办法比拟的。1998年法国《人文》杂志把元阳梯田称为“全球八大奇迹”。当代法国人类学家冉·欧也纳实地考察元阳后说:“哈尼梯田才是真实的大地雕刻!”有位艺术家说过:“在石林咱感觉石头太伟大,人太渺小;到里元阳梯田,咱才感受到人类太伟大了。”是的,壮伟秀丽的梯田所代表的是哈尼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铮铮铁骨艰辛缔造的农耕奇迹,是对农业文明极限的超过。

8、哈尼民居蘑菇房:哈尼民居建筑,通常是土木构造的三层楼的草顶蘑菇房。座南朝北或座西南(东南)朝东北(西北),显示缅怀远祖发祥地“诺玛阿美”(明确地点待考)。房屋构造石基土墙,木柱、木梁、茅草顶铺成四斜面形似蘑菇状草顶,其特色是冬暖夏凉,适宜晾晒湿物。

哈尼蘑菇房通常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关养畜禽,堆放农具,漂染布料;第二层分左中右三格,左右两格为卧室,当中一格为堂屋,内置火塘,供家人议事、待客。灶房设在西南角或东南角。东厢房为父母卧室,西厢房为大儿媳妇卧室。楼顶第三层两格为封火楼,上面加盖蘑菇状草顶,堆放粮食杂物;留出一格作三合土阳台。供人休闲或晒谷物。有要求的人家儿女长大后,在正房左右两边加盖两层楼耳房成四合院,作为儿女或接待来客的卧室。祭献祖先的供祖台钉在南墙或北墙上,逢年过节供奉祖先神。

9、服饰:“哈尼族服饰,不管男女喜爱黑色合蓝色衣服,但要在对襟、袖口、前胸、肩周等处,点缀以适量的红、白、黄、绿、紫等色调后,要多彩有多彩,要庄重有多庄重,是哈尼风情的干脆展现。

男士的惯例服饰,上身着黑色或蓝色翻领对襟衣袖长及腕而窄,没有领对襟短褂(马甲)罩于外,用布扭成铮亮的银币、银珠作纽扣,其醒目的位置在于多而密布装扮的布纽扣。下身着宽松的青色扭裆长裤,再系上蓝色的系腰带,露出白色衬衣的领口、袖口和边摆,既醒目又豪迈。

女士服饰是各支系哈尼族的标识,款式美丽、端庄、性感等形容都可行。各支系上身穿右衽短上衣,以银币、银珠、布条作纽扣,喜爱佩戴银耳环、银链、手镯、戒指或外加一件适体银泡钉图案的马甲,成串的芝麻花、针简、梳子链装扮胸前,行路“铮铮”银铃声,在衣服的托肩、襟边、袖口、裤脚边缘彩色花边陪衬。下身着各支系不同的长裤、短裙、褶裙等,小腿上扎绑套或腿套。头饰按婚育情况,多梳独辫或双辫盘于头上,罩头巾。少女戴小帽,或垂辫流苏,或戴鸡冠帽。有人说:哈尼妇女把神话和财富戴在身上,此话一丝不夸张。

10、穿新衣插秧:大家出门劳作,通常习惯着旧衣服去。但元阳哈尼妇女去插秧时,不但喜爱翻出全新最佳的衣服穿在身上,还佩带“铮铮”作响的银饰品。据传哈尼女孩和少妇们穿新送“秧女孩”入洞房,稻子会得到丰收。更有趣的是插秧时期,在田野里可行高声唱情歌,有的伙子以送秧下田为 借口找女孩调情,应接伙子的是一把稀泥巴,但伙子不行还手,这是女孩暗示伙子爱心的专利,有众多情真意诚的夫妻,便是在送秧抛泥打趣嬉闹声中配成对。

11、饮食:作为一种山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主食大米、玉米、荞麦、薯类等。妇女制作饭菜喜爱泡米生蒸,至半熟倒在木盆内浇汤搅拌,从新入甄蒸熟后食用,这类饭后耐饿,适宜强劳动的体力消耗;农闲一日两餐,农忙一日三餐。

12、山珍野菜:哈尼族的菜肴少许,味道多以酸、麻、辣联合。长久以来哈尼山寨无专门的菜园,不过应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的零星土地作菜地。种植少量的白菜、青菜、萝卜、芫絮、姜、蒜、葱、芋菜、瓜豆之类品种,加上疏于治理、施肥,产量很矮。幸好哈尼山区土肥水丰,气候湿润温和,有取之不尽的十多个野生菜、植物的块根、杆茎、花果等供大家四季采集食用,野菜山珍的烹饪和配佐料,成为哈尼妇女风味饮食的一大特点。

13、肉食野味:哈尼族的肉食,以家族饲养的畜禽和梯田、池塘中的鱼类为主。通常很少宰杀,唯有逢年过节方可大块吃肉。本来还可上山猎捕野味,现时多节制,庇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杀交易。唯有野兔、竹鼠、蜂蛹、竹蛹等是打牙祭的美味。

哈尼梯田水产鱼、泥鳅、鳝鱼、螺丝仍是好多,可行辅佐哈尼族高蛋白营养食品和佐餐的美味佳肴。

14、令人可口的腌菜:哈尼族善于蛹青菜、萝卜、竹笋、辣椒、黄瓜、鱼、虾、牛肉、猪肉、腌制的食品中,酸菜、酸肉、干巴、腊肉,骨头参、鱼虾等久负盛名,愈是颇具特点。

15、风味特异的哈尼豆鼓:凡来过哈尼山寨友人,都有感于哈尼族热情好客。也忘不了风味特异的豆类制品,呈黑褐色,开胃健脾。其味浓郁,有人说其香,有人说其臭,离老远随风扑鼻而来,令人百感交集。豆鼓常作调味品,也可行与鱼捣细,配适量麻椒、辣椒捏成块烧烤后食用下饭。还可行与哈尼山寨的众多香料植物作蘸水,即便吃山茅野菜清炖,其味没有穷。豆鼓还可行作药用。如肠胃疼痛不适,吐泻和隔食腹胀等,将豆鼓烤焦后研细末,温开水服下,成果可以。

16、丕菜伴生:哈尼山寨多个植一个好几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丕菜,春、夏、秋三季采叶,冬采根,只需将丕菜洗净切细,配上剁细炸香的肉、鱼末,凉拌后即可食用。

17、饮料:哈尼山寨的焖锅酒、云雾茶等是哈尼族待客的饮料。酒的原料以稻谷、玉米、高粱、荞麦为主,酒曲自制,素质醇香。茶是深山老林中的野生古树茶和栽培茶,元阳哈尼古茶中含的氨基酸是云南大叶种的1.79倍,杭州龙井种的1.4倍,挨近日本顶级煎茶平(4.68%)。

18、酒宴敬客:哈尼族热情好客,以为客人的到来会给自家带来吉祥美满。因而,贵客临门酒要拿来自家最佳的食品、酒待客。敬酒、吃糯米粑粑、杀鸡宰鸭、破池捉鱼是哈尼族通常的待客之道。鸡鸭多是整只清炖,加上一把糯米,使汤清肉白香。用餐时请客人上座,把鸡头、鸭头、鸡尾子、鸭尾子敬给客人。斟酒要先给客人上满,再依给其它人斟酒,左后再向客人杯中滴一丝,显示前后相连,友谊长存、团团圆圆。接下来主人站立起来念诵祝酒词,以食指沾一丝酒滴在桌面子上,并在本人脑门上划一横,以示全桌人安康,万事如意。在座的客人在脑门上划一划,显示主客融洽,血气相通,举杯共饮,进餐。

19、以物易物:哈尼山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道途艰难,通常很少有人入市买卖。因而,释放前货币到了哈尼族手中,很少畅通,更多成为装扮品。近代随着商品经济渗透,渐渐发生草皮街集市买卖,直到此刻大家吧赶集当做乐事,少有经商意识。制造生活日使用物品。如布、衣、鞋、锅、碗、瓢、盆、桶、锄、刀、镰、犁铧等从集购置。

20、休闲娱乐:哈尼族平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最重要的在劳作之余,喜庆节日,或全家老幼围着火塘取暖聊天,讲述趣闻故事,哪家有红白喜事,那家起房盖屋、哪家有栽插收割大事须要协作。遇上这样的事,聚餐喝酒,谈笑说唱事大家最快乐的事老。而春心萌动的少男少女们,自然会抓住机会谈情说爱,对歌起舞。

21、鋩鼓舞:哈尼惯例舞蹈有鋩鼓舞、木雀舞、棕扇舞、碗舞,皆是宗教运动中的娱神舞蹈。此中,鋩鼓舞粗犷威严,在哈尼人心中具有神圣的位置,从制作到运用有众多仪式。

在雄壮威严的鼓点声中,舞者蹈着鼓点节拍翩翩起舞,显现出男性的气魄和力量,女性体现优美和舒畅。男性的动律下稳上活,手臂、头、肩、腰、臀、膝、脚齐匹配,半蹲弹腿,挫手扭腰摆臀击鼓,表现出男性刚健粗犷的本色。比较以下,女性屈膝半蹲,前伸一腿,后脚点地,左手抱小鼓,右手举鼓锤,舞动时上下交替,如蜻蜒点水,婀娜多姿。

22、大乐作:乐作舞与盛大庄重的鋩鼓舞不同,是一个随便轻松愉快的歌舞,在田地头,林中草地,村中广场随处可跳。伴以三弦、巴乌、竹笛乐器起舞.也可随鼓敲击掌合拍,随领舞者的歌词众舞者合声跳舞.

其次,哈尼文化另有婚丧红白事,节日喜庆、礼仪道德、宗教信念、剪纸刺绣等文化艺术,也有很高的开发价格和观赏价格。

〈四〉、彝族文化

元阳彝族约10万人,自称“尼苏、卜拉、阿鲁。”此中“尼苏”占彝族人数的95%,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尼苏”按彝语意为“聪明的肤黑人。”

彝族有优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体遗产,于今还保留古彝文古籍和大批的民俗,文学艺术。彝文传授以父子传承和师徒传习,多在农闲时或祭场1发展教学.彝族祭司毕摩在大家心目中有崇高威望,人间有“宁可与毕摩为邻居,不想与官家共一村”的说法,毕摩从事各式祭祀运动,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人间有“匠人家中没有钱财,毕摩家中没有酒肉”的说法。

一、村落:彝文《村落歌》载:“河谷有傣族,山寨有土佬和卜拉,半山有彝家,林边有哈尼,高山有苗家,林中有瑶人。”充分表现了元阳县民族立体居住构造。

彝族村落多居下半山,村寨依山傍田,村前有田耕,村后有山放牧,沟水过寨,一作人畜饮水、二作灭火灾、三作冲刷农家肥入田。村头划一片树林为“倮树林,”视为圣洁的位置,每年农历二月“祭倮”就在林中发展,彝语称“咪嘎含”。

二、住房:彝族建房盖房,择吉日动土开工,埋下一些碎银,显示向土地神购到宅基地。房屋为土木构造,正房为三格楼房,两格为石灰点平房,翻晒谷物,一格为茅草顶,堆放什物。居住在短山的彝族盖二层楼房,顶层拴子上铺柴块、草,用没有石子的泥土捶固,遇雨不漏,名称“土掌房”。彝家建盖房屋,只需购置木料和石灰,支付师傅工钱,其余所需劳能源由三朋四友,三亲四戚协作帮忙。择日上大梁时,亲友邻居抬着米糕、鸡鸭、酒相贺。

新房竣工落成,户主移入新居,腰请毕摩杀鸡鸭祭祀,打扫新房,并用犁耙反复拉三次,显示邪恶除尽。正堂设供桌,布得随便移动,衣服、鞋子之类不行放到供桌上。老人、小孩住楼上,年青夫妇住楼下,粮仓设在上。灶没有烟囱,让火烟熏黑梁柱,以防虫蛀腐朽,灶旁设火塘,迟早供人取暖,火塘中置一铁三角架,供烧水做饭菜均可。

三、农业制造:彝族与同居以山的哈尼族一样发展稻作农耕。梯田耕作程序与哈尼族同。每年收割完毕即铲刮田埂,糊泥加固,翻犁稻茬,蓄水泡田。第二年春耕发展二犁二耙插秧,1草、施肥至收割冬藏。

四、狩猎习俗:彝族酷爱狩猎,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杆猎枪,通常男士上山下田,都要带上猎枪和猎狗,见着飞禽打飞禽,见着走兽打野兽;对凶猛的豹子、老熊、野猪则要集体围猎。

五、礼仪道德:元阳彝族有句俗话:“出家不带家。”不管甚么民族,不分男女老少,乃至乞丐,只需到彝家山寨投宿,去到谁家门口都会使人留宿、吃饭。

六、饮食习俗:元阳彝族。多住产大米的半山区,以大米、玉米、小麦、荞麦、旱谷、黄豆、京豆等为最重要的食品。

大米饭像哈尼族一样喜爱吃生蒸饭,农闲一日两餐,农忙一日三餐。彝族好喝酒,俗话说:“汉人离不开茶,彝人离不开酒。”好酒成习俗是彝族的饮食特色。

七、姓氏姓名:元阳彝族的姓氏、姓名都为双音节。如涅努、阿何、阿斗、阿依、阿奔、八再、没有再等,姓名的由来有三种概况,一是图腾崇拜;如:“阿斗”,译成汉文为“狐狸氏”;“八再”译成汉文为“鹃雀氏”;以为这点飞禽、走兽是本人的祖先。二是一个动物、植物救过本人祖先性命,对这点动植物发生感激之情,以其为姓氏。如“阿奔”,译成汉文为芝麻。相传“阿奔”家庭的祖先被人追杀到河边没有办法过渡。就躲在河滩上的芝麻地里,敌人以为“阿奔氏”祖先被河水淹死冲走,没再搜捕收兵回去了。“阿奔氏”祖先望见敌者退去,就从芝麻地里出去逃命得就,后代就以芝麻为姓氏种号。第三种是依据本人的社会位置取姓氏。如“涅努氏”是贵族姓氏,以为统治者的骨头是黑的,洁净的,尊贵圣洁的,是统治别人的贵族。译成汉文便是黑彝。明朝今后接纳汉文化作用,彝族“涅努”分成12支姓氏,姓白的家庭又分成食犬肉白氏和不食犬肉白氏两种。

八、节日与祭祀:元阳彝族节日有春节、祭倮(咪嘎含)、端阳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七月十五祭祖节、八月十五日月节和吃新米饭节。

村社集体祭祀有祭火神、山神,或遇牲畜异性,如猪和狗,牛和马交配,生私生子等,以为怪神进寨所致,打扫寨子。

九、婚姻:元阳彝族有严刻的婚姻制度,同宗同姓不婚,三代内亲表兄弟妹不娶,严厉禁止同胞姐妹嫁同胞弟兄。母女嫁父子。是以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起首买了解对方姓氏。其次,彝族不管自由恋爱婚、媒约婚,订亲、结婚都要请毕摩合八字,送聘礼金。

十、生育:彝族与哈尼族一样,严厉禁止在家里、寨里产私生子。如有违禁者,要出好多粮,全村出动请祭司毕摩杀母猪、母狗祭祀,打扫寨子驱邪。

十一、家族:彝族家族一户以几代人同堂为荣。经济收入由父母掌管分配。如父母年老,由长子掌管家务,女人的活计由长儿媳布置。兄弟姐妹亲如手足,严厉禁止兄长打骂弟媳。

女孩长大映入青春期,家族要划一片土地让其经营,以便积累本人“私房钱”。

十二、丧葬:元阳彝族的人生礼仪中,把结婚和死亡视为人生第一大的礼仪。人间有句俗话:“父母为儿背债是给儿子娶新娘,儿子为父母欠债是为父母办丧事。”因而,大家普及重视丧事。为缅怀死者生前的劳绩,求其庇佑后人,为表明活人对死着的情感,不怕耗费巨资,杀猪宰牛,为死者举办隆重的葬礼。

十三、文学艺术:

1、人间文学:彝族人间文学多为毕摩的彝文书面文学和人间口头文学。项目有:“甲书、本苏、呗书、阿哩等神话传说和情歌。

2、歌舞:彝族的人间歌舞有老熊跌岩、黄蜂找食、猴子窜林、摸螺蛳、踩荞舞和狮子舞。

3、艺术:最重要的以剪纸、刺绣、挑花绣朵女工针线为主。

十四、人间集团:彝族社会有好多人间集团:兄弟会、储金会、宗族会、狮子会、座会等,其性质有点军事组织特点。保卫本会成员,打击来犯之敌。

〈五〉傣族

元阳县的傣族有傣龙、傣倮、傣尤倮三个支系。人数约1.6万余人。历史上没有学习运用傣文的先例。有本人的言语、服饰、人间文学艺术等。

一、制造、生活

1、踩田:是傣族的一个农耕制造形式,住在河谷地域的一年稻子两熟,住在半山区的像其它各民族一样只种一季稻。河谷地带收完早稻以后,不犁耙水田,用成群的水牛、黄牛、踩田,把稻茬深埋进田土里,再插晚稻。

2、打泥巴架:春耕栽插时,女孩们对挑秧的伙子们相互挑逗性的一个游戏性质的“打泥巴架”全无恶意。

3、风味膳食:元阳傣族主食大米,味喜酸辣,嗜好饮酒,年青妇女喜嚼槟榔。忌吃羊肉,蛇肉。以为这两种动物在十二生肖中,羊为苦命,蛇为懒命,故不喜爱吃。

在元阳傣族国民生活的膳食中,最有特点的是:“竜粑”、“酸鱼”和“扁米”。

4、服饰:元阳傣族喜穿自纺、自染、自织的土布服饰,上衣着宽松短袖,镶钉银泡和花卉图案的盛装,下身穿筒裙。头饰各支系有不同服饰。充分表现了绚丽多姿的服装,端庄的头饰,纹身刺字,刺绣等特异作风。

5、节日文化: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另外另有“竜示节”(祭树节)、“办曼菜”(驱鬼节)、九月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叫谷魂等习俗。

6、婚姻:最重要的以媒约婚为主。订亲婚嫁礼仪与其它民族一样索聘礼。

7、人间文学:以口头文学为主。

8、歌舞:最重要的有象脚鼓舞、孔雀舞等。

〈六〉苗族、瑶族、壮族的节日

居住在元阳的各少数民族都有本人的言语、服饰、文学艺术独具特点,有别于其它民族。

1、苗族节日最重要的有正月初二至初四的采花山节,地点在上新城乡采山坪村委会和黄茅岭乡普龙寨。

2、瑶族盘王节:地点在黄茅岭乡大山。

3、壮族三月三日“故迷给”节在新街镇芭蕉岭村委会计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