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热点新闻 热门话题 查看内容

增12.7% 上半年GDP逾53万亿!

2021-7-16 09:06| 发布者: wdb| 查看: 25|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增12.7% 上半年GDP逾53万亿!,更多宏观经济信息关注我们。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易启江

7月15日,国新办就2021年上半年人民经济运转概况举办新闻发表会。《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从发表会现场据悉,本年上半年,虽然面临繁杂多变的国家内部外环境,国家内部制造总值依然实现两位数增添。

详细来看,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家内部制造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同比增添12.7%;两年平均增添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速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添18.3%,两年平均增添5.0%;二季度增添7.9%,两年平均增添5.5%,经济进行表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经济表现五大特色

如何评价本年上半年人民经济体现?国度统算局新闻发言人、人民经济概括统算司司长刘爱华显示,本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进行的效果获得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转持续稳固规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从特色上来说,最重要的反应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规复增添。上半年国家内部制造总值同比增添12.7%,此中二季度同比增添7.9%,环比增添1.3%,两年平均增添5.5%,比一季度加速0.5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构造调度改良。上半年效劳业增添值对经济增添的奉献率达到了53%,比一季度提升2.1个百分点;生产业增添值占国家内部制造总值的比例为27.9%,比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终归花费支出对经济增添的奉献率达到61.7%,超出资本造成总额42.5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动能持续加强。新市场主体较快增添,6月末,依据统算局的根本单位名录库统算,法人单位数初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添16.6%。新资产新产物较快增添,上半年,范围以上高技艺生产业增添值两年平均增添13.2%,比一季度加速了0.9个百分点。从产物看,上半年,新燃料车子、产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维持了较快增添。新业态、新形式成长强大,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添16.5%,占社会花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了23.7%。

四是品质效益全体提高。1~5月份,范围以上产业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添83.4%。

五是民生保证持续改进。就业情势全体稳固,上半年,全中国城镇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同期下调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调0.2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指标。居民花费价值温和上升,上半年,居民花费价值同比上升0.5%,处于相比低的涨幅水准。居民收入增添与经济增添根本同步,上半年,全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质增添12%,两年平均增添5.2%,与经济增添根本同步。

花费修缮商场场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社会花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为12.1%,超出Wind 绝对预期的10.8%,两年复合增添4.9%,较5月的4.5%有所回暖。扣除价值要素后,6月实质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增速从上月的3.0%微升至3.2%。

华泰证券研报指明,6月车子花费体现较差,是拖累全体花费的最重要的要素。另外,房地产相干的家具和建材花费也有所减速。6月车子零售的两年复合增速下降至-2.1%,较5月放慢6.9个百分点;同一时间,家具和建材花费两年复合增速也较上月区别下调2.0和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电话出售回升,两年复合增速为17.3%,比上月提高7.2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类商品亦体现亮眼。服装、日使用物品等品类增添较为安稳。另外,线上零售接着放慢,累计同比增速从上月的24.7%降速至23.2%。

中信证券研报指明,6月花费回暖速度稳步增添。只是,从两年复合增速看较2019年6月增速(9.8%)仍有差距。全体来讲,二季度数据显现经济构造超预期向好。此中,产业制造明显受益于出口要求的提振;生产业、基建投资双双回升;花费修缮高于市场预期。货币进一步宽松的必需性有所下调,产业荒的逻辑也会渐渐获得缓释。

只是,华泰证券(601688,股吧)以为,季度内部需求增添依期走弱且与外需分化态势显著,政策边际宽松有望持续,尤其是财政政策或将逆转1~5月同比大幅压缩态势,甚而边际宽松。二季度以来,虽然外需增添维持稳健并对总要求组成支撑但内部需求依期走弱,一方面,居民花费复苏较为缓慢,部分仍遭到局部地域疫情时有来回的扰动;另一方面,在经验了(2020年四季度起)三个季度的政策压缩/退出后,地产投资和出售均依期最初走弱。在此背景以下,宏观政策最初作出调度,7月9日央行宣告降准50个基点,宽松的信号意义较为准确。下半年宏观政策有望连续边际宽松态势,且财政发力将成为推进货币总量走向进一步回暖的要害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