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6月26日电(记者刘洪明、张兆基)6月25日清晨,阳光洒满拉萨火车站,身着节日盛装的群众代表有序经过安检、上车。映入站台,熟悉的歌曲《天路》在耳边萦绕:“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美满的歌声传遍四方。”
一台绿色涂装的CR200J型复兴号动车组静候站台旁,劳动模范代表、干部代表、华夏中铁的设置与参建者、沿线群众代表,纷纷绕着车前合影留念,亢奋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将要开好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15年前,这座车站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投入运用,2014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车。现在,它又一次见证了西藏铁路进行史上的路程碑事故——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
10时30分,高原“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缓缓驶出车站,奔向435千米外的“雪域江南”林芝。
这是复兴号动车组在西藏的初次展示,也标记着复兴号列车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掩盖。
坐在车上,车窗外的美景使人目不暇接。
拉萨柳梧新区的高楼大厦迅速从窗外闪过,取而代之的是盛夏田园现象。列车驶出嘎拉山隧道,映入山南市贡嘎县国内,机场、高级别道路、火车轨道,窗外一幅现代化立体交通图进入眼内。
试运转的复兴号列车行进在雅鲁藏布江上(6月16日摄,没有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记者在沿途若干车站附近见到,花草树木迎风摇曳。中铁二局五企业名目部栽种的20千米沙柳,构成铁路沿线生态护坡;建造扎囊车站时,施工场所原有的15000余棵树被中铁九局六企业投入巨资发展了移植,待车站建成后又移植回来,还在场所附近播种草籽,助力生态庇护和规复。
据理解,在施工建造进程中,建造者非常注重环保,采纳弃渣科学处置、生态概括修缮等技艺举措,有用庇护了青山绿水。西藏铁路建造局限企业环境保护工程师王玉民说,拉林铁路环境保护投资约12亿元,超出同期建造的铁路。
坐在汽车内部,科技感“爆棚”。记者见到,车顶淡蓝色灯带装扮了白云图案,与窗外碧空白云相映成趣。与其它复兴号列车不同,驰骋高原的复兴号使用一体化不间断自动供氧技艺,车顶空气流通口装有弥散式供氧设施,车窗玻璃是专门加入了一层防紫外线的4层玻璃。
这是复兴号内景(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来源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镇杰德秀村的巴珠,本年68岁,他不久从车窗眼望高山峡谷,不久摸摸汽车内部现代化设备,这是他头一次坐火车。“复兴号和牛车比起来,像是在飞翔。”他笑着说。
列车飞驰,穿山跨江、桥隧相连,依旧安稳通畅。拉林铁路全线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建成47座隧道、121座桥梁。这也是13万建造者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缔造的奇迹。
3小时29分后,列车到达林芝火车站。电气化输电设施高悬轨道上空,在远处雪山青松映照下尤为壮观。
这是乘坐复兴号的乘客(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作为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中铁电气化局创新研发隧道内搬动式作业平台车等多项新技艺、新设施,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品质。
据华夏中车株机企业副总工程师樊运新推荐,动车组最高运转时速160千米,采纳2动8拖编组型式,并可具有扩展到12拖的能力,使用全世界首创的“内燃+电力”双能源的牵引形式,可实现全程牵引通畅不换车,多项技艺填补了产业空白,持续擦亮了“复兴号”国度名片,展现了“华夏创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国家自助创新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是我们国家在铁路配备技艺快速进行的根基上由要求牵引取得的全新效果。
这是一张拼版材料照片,左上图:拉林铁路嘎拉山隧道顺利贯穿,为全线铺架迎接了开门红。这是中铁十一局施工人士庆祝嘎拉山隧道工程贯穿现场(2018年4月7日摄);左下图:中铁十七局的工人往炮孔内填装炮泥(2016年5月16日摄);右上图:中铁十一局技艺人士审查嘎拉山隧道围岩(2018年4月7日摄);右下图:这是拉林铁路巴玉隧道进口,平安监督员指挥运输机动车驶出隧道(2016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本年是西藏和平释放70年,雪域高原正规映入了复兴号时期。
行家以为,道路、铁路、民航等立体交通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进行的强盛支撑,拉林铁路将极大发挥铁路沿线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造成新的地域经济增添点。
更多金融理财关心咱们。